cyan.coffee

2021 年度总结 - 在 Facebook 工作的第三年 | 从加州到西雅图 | 初尝心理咨询 | 我的书单 | 人生不只一种可能

December 31, 2021

这是一个我在 2021 年度总结视频的稿子,如果你喜欢看视频的形式的话,请点击 YoutubeB 站的链接

Hello 大家好!今天是 2021 年 12 月 31 日,国内的小伙伴应该已经是 2021 年的最后一天了。祝大家新年快乐!以往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写一点年度总结,这个习惯已经维持了很久。但是今年,我决定尝试一下用视频的形式跟大家”见面“,记录这一年自己的经历和成长。所以今天我们就来一期谈话节目。

2021 对我来说是边界模糊的一年。当我回忆这一年发生的事情的时候,我常常忘记这些事准确地发生在哪一个时间点。这一年对我来说是既平凡,又充满挑战的一年。

工作上,我经历了换组,告别了一起工作两年的同事;在新的团队承担了很多新的责任,同时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也有了更深的理解。生活上。我们两人两猫从加州搬到了西雅图,在四个月里经历了两次搬家。

这一年我坚持着做着很多事情,健身、投资、阅读;这一年我也尝试了很多从未体验过的东西,比如尝试接受心理咨询、学习围棋,第一次去夏威夷和拉斯维加斯,和一些老同事和朋友道别。这一切经历让我对生活产生了越来越多新的想法,我觉得人生真的充满无限可能。世界上不只有中国和美国两个地方;对自己来说,人生也决然不是只有做码农这一条道路。

在从学校毕业之前,我曾畏惧陷入日复一日的重复。但是现在我觉得 there’s nothing to lose,我会告诉自己要勇敢地尝试,甚至失败。我觉得这就是这些经历给我带来的意义。

好了说了这么多,接下来我们开始详细地聊一下。可能会有点长,我考虑了一下还是不剪成上下集了,如果喜欢的话,大家可以当播客来听~

工作

在今年的三月份的时候,我在 Facebook 已经正式工作两年了。在那个时间点,我决定从一个 Design System / UI Infra 的团队,转到 Facebook Ads Manager 做产品。一方面,我觉得自己在之前的团队的成长变慢,没有得到足够的挑战。另一方面,从毕业以后我从来没有在一个产品组工作过。作为 Facebook 超过 80% 收入来源的产品,我希望在这个广告的产品组加深自己对 business product 的理解。

事实证明,项目变化带给我的挑战远比自己想象中的多很多。在一个如此庞大且对公司收入至关重要的产品组工作,工作里的沟通、协作、怎样制定决策、说服别人、分析数据,这些方面的工作比重增加了非常多。以致到了后来我慢慢更加深入地意识到”代码只是解决问题的途径“,而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写代码大概只占自己三分之一的时间,我慢慢变成了一个销售。也正是这段时间,我觉得自己渐渐开始 wear multiple hats,一人分饰多角。也开始平衡技术上的追求,和找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技术以外的各个方面有很大的成长。

另一方面,我想谈谈和自己在和同事接触上的变化。在以前的团队,我的很多同事的经验都比我更丰富一些,所以我的角色主要是”完成任务“。但是在这个团队,我的角色需要开始考虑怎样”帮助别人成长和完成任务“,也就是说我不仅要关注自己的成长,而且要尽可能地帮助别人成功。在这个角色的转换中,我开始第一次带实习生,完成了三年前自己作为一个实习生,到现在一个带实习生的角色转变。同时也帮助一些组里刚毕业比较年轻的同事,让他们也能在同一个环境里实现自己的价值,获得成长。慢慢地,我发现自己也非常享受这个帮助别人的过程,也收到很多来自同事的肯定,所以觉得自己的价值实现方式变得更加多元了。

这两年”内卷“这个词真的非常流行,内卷在我的理解里就是”恶性竞争“。但是这几年,尤其是最近的经验,让我觉得我们要意识到工作和生活不是一个零和游戏,并不是你赢我就会输。给别人一个机会,并不代表你就少一个机会。有的时候帮助别人其实会带来双赢。如果被卷习惯了,一直带着这种零和游戏的思维,我觉得首先你的生活和工作一定不会过得舒服;其次你可能也丧失了很多通过其他方式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最后我想谈谈工作中的主人翁意识,英文里叫 ownership。我在这几年和同事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很多人都是被安排什么就会做什么,而且只做这些事情。做的好坏不说,但是我觉得这已经是非常高的标准了,这里没有任何贬义的意思。但是如果你是有 ownership 意识的话,我觉得最重要的一个表现就是你对现状会感到”不满“,这里说的”不满“并不是你有情绪上的抱怨,而是你对现状想要改变的一种强烈的愿望。打个比方如果你买了一双很喜欢的鞋,当它脏了的时候,你一定会忍不住去擦它,让它保持一个干净的状态。但是这双鞋如果穿在别人脚上你肯定都不会在乎,因为那双鞋不属于你。

所以我觉得对我自己来说这一年也是我在 ownership 上有很大成长的一年。我会开始觉得,这个项目,这个团队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如果这个团队里有任何不够好的一面,我有责任去改善它。如果有什么艰难的问题,我愿意去第一个承担。如果我对任何现状不满,我都会尝试去改变,至少是提供思路。当没有人站出来的时候,我觉得我有义务发出自己的声音。我觉得这是一个对我自己来说很重要的心态变化。

我在自己的博客里写了一篇 ”Level of Commitment“ 的文章,如果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阅读以下。

生活

接下来聊聊生活。今年我和女朋友因为工作变动,两人两猫在七月份从加州搬到了湾区。疫情居家办公一年半,我对加州并没有很强的归属感。最舍不得的是朋友和天气。但是幸运的是,又可以在西雅图见很多老同学和朋友。我们刚到西雅图的时候还对这边充满了新鲜感,但是经历了一个月两次搬家我们还是忙得焦头烂额。不幸的是西雅图马上进入了雨季。今年西雅图的雨量比以往都要多,跟加州全年干燥的大晴天有非常强烈的对比。但是慢慢地我们也开始适应这种天气。

这两天西雅图下大雪,出门真的有一种回到国内北方的感觉。

生活方面,今年我体验的对自己的生活有巨大帮助的就是 Life coaching。国内不知道有没有职业化,但是在美国这边,life coaching 已经和 mental therapy(心理咨询),开始细分区别了。Mental therapy 更关注你的过去,会分析你的行为和你过去的一些经历的联系;Life coaching 会关注与你的未来,帮助你更好地应对生活。从今年十月份开始,我和我的咨询师探讨了很多话题,比如 Mindfulness 正念的练习、自身的核心价值和对未来的愿景、什么是有效的沟通、两性关系等等。

每一个话题我们都会花四十分钟左右去探讨。通常我们会在讲一个话题前留一些预习的阅读材料,然后真正谈话的时候由我来主导,谈我自己的理解,然后我的咨询师会帮助我树立更加准确的认识。

拿正念来说,很多人谈到正念都会想到冥想。但是正念绝对不只有冥想这一种方式。正念的目的是让你的意识关注于现在,此时此刻。在这个快节奏的生活下,我们很容易被这种节奏推动着,很快结束了一天又一天但是却并没有”活在当下“,”关注当下“,关注自己对此时此刻的感受。 一个很简单的技巧就是深呼吸。当你深呼吸的时候,你会关注在你自己的感受上。比如现在面对镜头的我自己,有什么情绪上的变化,室内的温度的是怎么样的,我的心跳的节奏是怎么样的,我的心情如何。当你在生活中不断去锻炼正念的时候,它就会在你的大脑中留下一个一个的记忆点,让你不觉得”日子在指缝中流过“。

我觉得 life coaching 对我的另一个巨大的帮助就是让我更加深入、诚实地了解自己。我觉得人这一辈子可能都是一个不断了解自己的过程。在年轻的时候,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想要什么,非常重要。我们生活中的社交往往都停留在很浅的层面,在这个问题上,从来没有朋友或者家人会问我”你想要什么,你对你未来的希望是什么样的“,但是这次心理咨询给我一个非常严肃的机会去坐下来,诚实地面对这个问题,跟一个有经验的人去探讨。这也让我意识到其实我现在做的很多东西其实并没有和我的人生规划重合,那么我就可以有选择性的去做那些真正对我有意义的事情,而去减少在对自己没有意义的事情上消耗的精力。

阅读

今年的阅读并不是很多,大概有六七本的样子,其它读了半途而废的还有两三本。但是看过的其中很多书都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从虚构类开始讲,第一本是《夜晚的潜水艇》,是陈春成写的。这本书也在《文化有限》的博客中也有专门的一期提到过。这本书写了九篇小故事,然后《夜晚的潜水艇》是第一个故事的名字。首先,这是我读到的最有想象力、最有文笔的一本中文书。读每一个故事的时候真的就像是置身在一个梦里,字里行间都充满了灵气。其次是每一个故事都有非常精巧的情节,就像是一个悬疑故事,也像是一个童话。非常推荐大家去听一下《文化有限》的这一期播客,然后去亲自读一下这本书。

第二本虚构类是我最近在读的《射雕英雄传》,还没有读完。这本书我读的缘由也是因为《文化有限》和毛东一起做的关于金庸的一期播客。这是我第一次读金庸,但是说实话,我对这本书是有点失望的。第一点失望可能是因为我对电视剧的情节比较熟悉,所以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给我超过预期的感觉。第二点失望其实在我自己,我读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不再相信“了。我觉得自己读这本书的时候带了太多的逻辑,比如说黄蓉为什么这么简单地爱上了郭靖,洪七公凭什么就因为黄蓉做饭好吃就给郭靖传了降龙十五掌呢,诸如此类我阅读的时候就感觉这个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并没有我想想中的复杂、饱满。相反,整个江湖、和每一个人、甚至是坏人,其实是非常单纯的。我失望的一点是如果我早一些读金庸,比如高中的时候,我很有可能更享受这个体验。但是最终这个体验来得有点晚。

继续聊非虚构类。这本我非常喜欢叫做《Being Mortal》,中文是《最好的告别》。这本书应该是两三年前的一个畅销书,但是我今年才有机会读。这本书探讨了”养老“的尊严问题。现代医学在”对症下药“这方面发展得越来越发达,但是当人的生命难以延续的时候,如果有尊严地读过自己生命中的最后一段时间,是一个非常现实的话题。这本书对我来说,非常吸引人的一点在于作者用大量的患者事例,包括作者父亲本人,来探讨了很多人在面对死亡的时候的一些深层次的话题。我个人是非常喜欢这本书的。

下一本书是《二十一岁以及我的余生》,这本书讲了一个 21 岁的大学生作为癌症患者的故事。可能是我之前读过《此生未完成》,所以这次读同类型的书少了一些感触。我常想,在重病面前,人会活得更通透。当然,我希望所有人都能免受疾病的困扰,但是我其实还挺喜欢看这类书的。这本书的作者文字功力很厉害,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感受到平淡的语言下时常有暗流汹涌的感情,真的是难以描述。

接下来两本书是人物传记。第一本是关于苏轼的《有情风万里卷潮来-经典东坡词》。自从高中毕业后就再也没有机会接触到古诗词了。我非常痛恨高考里的古诗词鉴赏,但是我是一直非常喜欢古诗词的。而且随着自己人生阅历的增加,我再去读一些经典的诗词的时候,我真的发现自己有很多新的感受,更多的佩服,感叹汉语言的魅力和古时候人们的魄力。苏轼就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这本书纯粹就是更加完整地了解苏轼的生平,和他每个时期所做的诗词。这本书我喜欢的另一个原因是它是繁体竖排的,看起来非常有感觉。

最后一本书,也是我着重推荐的,是这本《褚时健传》。这本书也是听一个朋友在很久以前推荐的,今年年初才有机会看。我之前是不知道褚时健这个人的,我觉得我们父母那一辈可能对他了解更多。他的一生非常传奇。他在51岁进入玉溪卷烟厂担任厂长,后来把它发展成亚洲最大的烟厂-红塔集团;69岁因为经济问题入狱,两年后被判无期徒刑;73岁又开始在保外就医的环境下创立褚橙。这本书的语言和叙事并不打动我,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纯粹是因为被褚时健本人的经历和精神折服了。在今年年初的时候我工作上面临换组的挑战,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精神上的慰藉。这本书也提醒了我,用褚时健先生的原话说,”人生起起落落,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以上就是我的书单推荐,如果大家有今年读过喜欢的书,欢迎在评论区和弹幕里告诉我!

人生不只一种可能

聊完阅读,来聊聊新年结语吧!今年十月份,我们在 Vegas 送走了一个关系非常好的同事,渐渐感受到了从工作之后人生就是聚少离多。他们夫妻两个人从美国搬到了新加坡。这对夫妻来自两个不同的国家,一起在韩国、澳大利亚生活过,四年前来到美国,现在去了新加坡。我觉得这种他们的魄力在我身上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并没有因为年龄就觉得自己应该在某个地方安家落户,仍然是欣然接受着这个世界的种种变化和挑战,并享受着一切。在过去的三年和很多不同国家的同事相处过程中,了解他们的成长经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他们看待事物的方式,我真正意识到人生真的不只有一种可能。

一个中国人的成长轨迹,经历高考的独木桥、上大学、毕业、工作、结婚、成家,这个模板化的道路似乎给我们每个人身上花了太多条条框框。这个世界有太多太美的地方我们未曾踏足、甚至都不曾知道它们的存在。世界不只是只有中国和美国两个地方,职业不是只有程序员这一个,公司也不是只有 FANNG 和 BAT。成家立业不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当下你手中在做的事情,只是一个我们无数个选择的其中一个而已。这也是我想对自己说的,未来的人生有无数种可能。

2022

明年的下半年将会是我在美国的第六年。我希望自己在面对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上的种种变化,都能变得更加从容。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全球的新冠疫情能够稳定下来,国内的隔离政策能够放缓,让我们这些海外学子能够和家人朋友团聚。我觉得国内的小伙伴们真的可能体会不到这种漂泊在外不能回国的感觉。(meme)

除此之外,我希望我能在健身上有新的突破,(卧推100kg、深蹲 120 kg、硬拉 200kg)体重到 75kg ⇒ 80kg ⇒ 75 kg,经历一个增肌和减脂的循环。

最后一个目标,就是做一个 up 主,至少做到月更。我做视频最大的初衷就是记录和分享自己的生活和对生活的思考。如果能启发到大家,那就更好了!

就是这样,说了这么多,祝大家元旦快乐!我们下个月见。


Chang Yan
Front end engineer @Facebook / My  Youtube channel / Twitter